今年以來,襄城區按照“163”模式扎實開展“雙報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活動開展不夠精細,活動實效不夠突出等問題。為增強“雙報到”工作實效,該區重點謀劃,狠抓落實,突出“三個管理”,即特長管理、清單管理和積分管理,充分發揮報到黨員主觀能動性,讓“雙報到”黨組織成為連接群眾和社區的橋梁紐帶,把“雙報到”黨員隊伍打造成為服務居民群眾的“生力軍”,著力提升該區城市社區基層治理水平。
一是特長管理,激發黨員參與熱情。根據黨員興趣愛好和職業、特長,建立興趣小組和志愿服務小分隊,開展政策宣傳、法律咨詢、家電維修、課業輔導、文藝演出等服務,提升黨員參與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通過問卷調查、黨員群眾座談的形式收集黨員群眾意見和建議,創新開展貼近實際、“雙報到”黨員樂于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長虹社區、虎頭山社區組織“雙報到”黨員中的律師和法官、檢察官開辦普法講座;黃家灣社區邀請“雙報到”黨員中的教師為小學生上書法培訓班;荊州街社區“雙報到”黨組織接管“四點半”學校,為孩子們提供課業輔導。民主路社區成立以“雙報到”黨員為主要成員的“1+7”調解庭,做到社區內解決、矛盾不上交;中山巷社區成立“和事佬”協會,共預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8件,反映社情民意36件,走出了一條社區“雙報到”黨員就地化解居民矛盾的新路子。同時,為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全區累計成立以“雙報到”黨員為骨干的民間文化服務組織173個,吸納居民群眾23576人次參加文化活動。
二是清單管理,推進活動開展常態化。為找準服務方向,提升工作質效,區委在全區大力推行社區點單、“雙報到”黨支部下單、“雙報到”黨員接單的“三單”工作模式。社區結合重點工作、群眾困難等建立“需求清單”,并在“支部書記群”下發“任務清單”,“雙報到”黨支部主動認領,形成“服務清單”。對認領的服務事項,實行公開晾曬,主動接受居民群眾監督。閘口社區糧機廠“雙報到”黨支部根據群眾“點單”,對小區危墻予以拆除重建;慧苑新區“雙報到”黨支部回應群眾關切,積極協調資源對小區自來水管網進行改造,對小區環境進行綠化。特別是在近期人口普查工作中,“雙報到”黨員極大補齊了社區工作者人員力量不足的短板,恒大一期網格員在人口普查數據核查錄入中,主動向小區“雙報到”黨組織發布任務清單,不到一個小時的時候就有37名“雙報到”黨員主動報名,僅用3個小時時間,就完成了2000余戶居民的數據核實、匯總工作。截至目前,襄城區1.1萬余名“雙報到”黨員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達3.8萬余人次。全區“雙報到”黨支部組織開展創文、愛國衛生運動、人口普查等活動1500余場次,幫助解決小區管理難題200余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3500余件。
三是積分管理,形成人人參與的良好風尚。全面推行積分制管理辦法,將參加活動時長、解決問題數量作為積分的重要參考,對支部黨員進行量化考核并實時公布積分排名,愛心奉獻變成了可量化的“愛心積分”,硬性考核變柔性激勵。檀溪湖社區山水天成小區紅色驛站開設“積分銀行”,“雙報到”黨員可以憑借積分定期兌換小禮品。社區還積極開發積分管理微信小程序,屆時將2400多名“雙報到”黨員納入線上統一管理,實現黨員在線接單,黨支部在線確認,積分實時展示;苣玖窒锷鐓^積極爭取轄區商鋪資源,將超市、早餐店、維修店鋪、興趣培訓班等作為積分兌換點,黨員志愿者可以憑借積分到超市、早餐店等兌換相應物資,享受免費上門維修服務,實現居民得幫助,商鋪得受益,黨員有收獲,形成多贏的良好局面。
。▉碓矗合宄菂^委組織部 通訊員:楊雁琦、唐湖湘 編輯:鄒若君 審核:李勇、尚春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