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院記”文化廣場。
寬敞的場地,綠植環繞,各色鮮花點綴其間(如圖)。在襄陽市中心醫院“建院記”文化廣場上,人們三三兩兩或疾步匆匆,或愜意休息,微風偶爾送來縷縷幽香,令人心曠神怡。你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個破舊擁堵的停車場。
該文化廣場位于該院南院區影像樓后,與醫院新建的風雨連廊相連接。廣場改造前為一非機動車停車場,人流、車流量大,擠壓了就診空間,極易造成擁堵,給患者就醫帶來不便。為進一步改善就醫環境,強化文化建設,醫院通過規劃設計,將其改造成文化廣場。
廣場正中坐落著一尊為紀念醫院建院歷史而創作的雕塑。雕塑主體為醫院三位“建院元老”,長180厘米、寬100厘米、高100厘米,采用青銅鑄造,人物表情莊重可親,具有豐沛飽滿的歷史感;底座采用漢白玉材質,長200厘米、寬130厘米、高120厘米。
底座鑲嵌的牌匾,簡明扼要地記載了建院歷史:1949年6月,夏濟安、楊克強、周永隆3名部隊轉業的年輕人用襄陽專署撥給的17包棉花從武漢換回藥品和器械,受命創建襄陽專署直屬醫院,即襄陽市中心醫院的前身。當年7月1日,醫院正式成立。建院之初,醫院僅有醫護人員24人、舊房15間,內外科共用一個診室。經過70年的建設和發展,醫院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寥寥數語,濃縮了醫院70年來的發展軌跡,通過建院之初的艱辛與曲折、探索與創新,真實映射出醫院今天的巨變和繁榮,彰顯了艱苦奮斗、務實創新的建院精神,激勵著醫務人員傳承拓新、敬佑生命。
文化廣場的地磚采用拼花效果設計,利用白色和紅色瓷磚,拼接出十七朵棉花圖案,與“17包棉花”這一主題相呼應。白色寓意“天使白”,代表著白衣天使的純潔無瑕;紅色寓意“黨性紅”,象征著共產黨員的忠誠和先進。
雕塑后方有一盆景景觀,造型豐滿,古樸典雅。淙淙流水為廣場景致增添了一絲活力與情趣,令人賞心悅目。
廣場兩旁設有休閑座椅,花草植被密集分布,也是患者治療之余散步、休憩、愉悅身心的理想去處。
近年來,襄陽市中心醫院高度重視醫院文化建設,大力繁榮和培育醫院文化。該文化廣場的落成,是醫院文化建設中又一標志性體現,成為醫院對外展示悠久歷史和厚重人文的重要窗口,有助于讓廣大年輕的醫護工作者了解醫院發展歷程,激勵他們更好地繼承、發展醫學事業,同時也為廣大患者提供了一個休閑場所,體現了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碓矗合尻柺兄行尼t院 通訊員:肖清心 編輯:鄒若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