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棗陽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組織2020年冬季領導干部班全體學員、部機關干部前往河南蘭考焦裕祿干部學院接受為期3天的黨性教育,這是一次追尋初心之旅、信仰重塑之旅、紅色鑄魂之旅。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身遠赴,初心悟
這場黨性教育之旅在班主任繪聲繪色的介紹中拉開了帷幕。通過老師的講述,學員們對蘭考和焦裕祿干部學院的建院背景、辦學理念、特色優勢及培訓課程體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張靜老師講授的《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專題黨課,滌蕩人心,觸及靈魂,學員們心潮澎湃,受益匪淺,對焦裕祿同志“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寶貴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黨性得到升華。

圖為棗陽市黨員干部在焦裕祿烈士墓前重溫入黨誓詞
“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碧血丹心,且把精神塑
現場教學環節是此次教育的重頭戲。學員們先是重溫了入黨誓詞、為焦裕祿烈士墓敬獻了花籃、參觀了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集中觀看了《時代人物——我眼中的焦裕祿》專題訪談片。館里展出的300多幅版面、照片,90多件遺物,生動展示了焦裕祿同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一生。焦裕祿調查“三害”奔走數千華里的路線圖,下鄉救災時使用過的雨傘雨衣,他穿過的縫有幾十個補丁的被褥……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一件件珍貴的遺物,一聲聲深情的講述,把學員帶回了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戰風沙、斗內澇、治鹽堿的艱難奮斗年代。
最后,學員們來到了黃河東壩頭和張莊村。張莊村,地處九曲黃河最后一道彎,曾是蘭考縣最大的風口。上世紀60年代,焦裕祿在此治理風沙,讓當地群眾結束了逃荒的歷史。近60年后,這里一派火熱氣息,滿眼綠意,一株株挺拔的槐樹寄托著村民們對焦書記深深的思念,被稱之為“焦槐”。

圖為棗陽市黨員干部在勞動鍛煉,翻泥壓沙
在黨的好政策的扶持下,焦裕祿精神的傳承下,蘭考人民的努力下,這里的經濟飛速發展,日新月異。如今的蘭考,足以慰藉長眠于此的焦書記。
這場跨越了50余年的會晤,深深震動著每一名黨員干部的內心。讓大家真真切切看到了什么才是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切切實實學會了該用什么樣的工作態度、什么樣的奉獻精神對待群眾、對待組織、對待事業、對待同志、對待親屬、對待自己。
“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高山景行,一片冰心永鑄
7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進行了精準概括: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7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于直面問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這與當年他弘揚焦裕祿精神的論述不謀而合,異曲同工。
短暫的學習培訓在學員們依依不舍的心情中結束了,但漫長的黨性修身之旅還在延伸繼續,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深受啟發,立志把焦裕祿同志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道德情操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殷切囑托記在心里,把民族復興,共同富裕的使命扛在肩上,始終做一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好黨員、好干部。
。▉碓矗簵楆柺形M織部 通訊員:馮歡 編輯:鄒若君 審核:李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