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二O三五遠景目標提出要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貫徹落實好十九大、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凝聚一切有利于發展的力量,真抓實干,善作善為。
一、抓住關鍵,筑牢基層治理堅實根基。
辦好中國事情,關鍵在黨。只有黨的基層組織強起來,黨員隊伍強起來,才能凝聚干事創業強大合力。一要健全陣地,搭好平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是基層黨組織貫徹黨和國家政策方針、路線最重要的載體,建好黨群服務中心,完善相應地基礎配套設施,規范運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陣地功能。二要建強隊伍,提升本領。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就要選好“領頭雁”,配強能辦事、會辦事、辦好事的干部,培養后備干部,提升干部能力,克服“本領恐慌”。三要建立機制,壓實責任。打通基層治理落實“最后一公里”,需要干部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做到擔子在肩上,責任在心中,而建立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干部考核任用機制、人才動態管理機制是強化責任擔當,確保工作落實落地的有力制度保障。
二、緊盯目標,凝聚基層治理強大合力。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治理面臨的事務紛繁復雜,要想推動工作高質高效落實,就要激發治理活力、調動治理積極性。一要調動群眾廣泛參與。群眾是基層治理的“主人翁”,我們要堅持走好群眾路線,發揮好群眾的主體作用,開好“群眾會”“村民代表會”“民主評議會”等,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使其踴躍投身到移風易俗、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等基層治理的各個方面。二要吸引鄉賢積極回歸。充分挖掘轄區內能人志士,成立鄉賢理事會,為企業、衛生、教育等各行各業德才兼備的人才搭建反哺家鄉,建設家鄉的平臺。三要歡迎社會資本入駐。優化營商環境,發揚“店小二”精神,吸引優質企業投資發展,帶動村民就業,帶動地域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為基層治理集聚人力、物力。
三、立足實際,確;鶎又卫砭珳拾l力。
社會治理要出成效、見實效,還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下好“繡花功夫”。一是做實基層協商。落實“三級書記抓協商”,搭建黨群同心“連心橋”。以“協商在一線”為抓手,以會場、廣場、現場、場院等方式,把協商平臺搭建到群眾家門口,真正做到協商議題來自群眾,協商活動融入群眾,協商成果惠及群眾。二是落實網格管理!熬W格化+信息化”是大數據時代提升政府服務水平,提高服務質量的必然趨勢。探索形成“黨建+”模式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基層網格治理體系,實現把支部建在網格上,把任務落實在網格中,把民心凝聚于網格中,讓黨組織的服務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充分釋放網格化管理服務紅利。三是踐行“楓橋經驗”。積極創建善治鎮、善治村、善治社區,組織開展“掃黑除惡”“法制教育大宣講”“一村一法律顧問”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大力推進村、社區社會矛盾化解,最大限度消除社會穩定隱患;積極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提高服務群眾質量,提高矛盾糾紛化解效率,構建多元化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就地解決。
。▉碓矗阂顺鞘邪鍢虻赕側嗣裾 通訊員:孫靜 編輯:鄒若君 審核:李勇、尚春成) |